第(3/3)页 通过这些人的言语,众人才知道他们是故意拖延,不支援正在草原征战的五军营。 正因为他们使坏,导致欧藏华和正德皇帝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只能在日后继续耗费财政填补边防。 后来经过正德、仁和、德炽三代帝王近百年的努力,加上墨尔根汗、俺答汗、彻臣汗三代大汗的配合,蒙古才逐渐被大明蚕食,最终成为大明密不可分的一员。 所谓德炽,出自《诗经》: 大任将当,四海之内,莫不有逮。王德乃炽,九州之中,咸罔不逮。 主要就是表达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繁荣昌盛。 欧明月和戚继光就是在德炽皇帝的统治下,打遍天下无敌手。 随着视频播完,萨贝林看向欧藏华,微笑着说道:“世事纷纭,守静笃,制心猿,乃克敌制胜之至要。” “先生这句话,与诸葛丞相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这也是《临渊集》里面记录的?”欧藏华看向欧岳问道。 “正是。”欧岳点了点头。 “诶,来来来,给你看样东西。”欧藏华突然想起了什么,带着萨贝林走到一旁的书桌,拿出了一份文稿,问道:“这个后世可有?” “这是?” 欧藏华激动的说道:“我夫人所著《美声》也。” 萨贝林一喜,惊讶的说道:“我太幸运了吧!居然能见到最初版本的《美声》.先生,我可否?” “请!”欧藏华拿出文稿,递给了萨贝林。 “这个字” “我抄的。” “原来是真的!”萨贝林惊喜的说道:“朱鹮先生在《临渊集》抄录过部分内容,其中也记录到,刘夫人毕生所学著《美声》一书,丰富我国声乐,由先生抄录两份保留。可流传到后世,除了《临渊集》中抄录的两篇之外,其余篇幅便只有衡山乐师的手抄本了。” “还是有流传到后世的,不枉夫人一番心血啊!”欧藏华摸了摸胡须,温柔的说道。 接下来,便是欧藏华平定宁王之乱,并借此契机,与王阳明合谋,将大量的耕读之家转移去了西北、辽东、西南三地,为之后经营此三地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随后便是丈清土地、改革税制、开放港口、分封海外等一系列的措施。 正德四十一年,五十六岁的正德皇帝退位,二十八岁的朱载垚登基,定年号仁和。 欧藏华为仁和皇帝工作五年后请辞,带着三个老婆游山玩水。 同年欧岳入阁,并在两年后担任内阁首辅,被仁和皇帝称之为‘小欧阁老’。 仁和十七年,朱载垚走在了朱厚照前面。 同年,太子朱翊铮在朱厚照的主持下登基,年号德炽。 欧岳于两年后请辞,接替他的人,便是张居正。 “诸位先生可愿随我去后世,去看看如今的中华大地?”萨贝林看向欧藏华、欧箐、欧岳等人,微笑着问道。 “想啊!走走走。”欧藏华立刻点头道。 “璟玉先生不愧是阳明先生的好友,果然都是知行合一啊!请!” “请!” 随后,就看到一名文官缓缓走来:“璟玉先生定下的国策,影响至深,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帝国推向了更高的山峰。” “这是?”欧藏华疑惑的问道。 “张居正,您的继承者。”萨贝林微笑着说道。 “倒是跟我一样俊俏。”欧藏华点头说道。 一名武将龙行虎步走过去:“璟玉先生所言甚是,东海防,西塞防,二者并重之。” “这位是?” “左宗棠,晚明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知兵,甚好。” “诸位先生,请随我来。” 在萨贝林的带领下,欧家人从京城开始游玩,他们去了岳麓书院、石鼓书院、衡阳欧园、衡山刘宅。 又去了西北之地,看到了当地人生活富足,治安良好。 还去了海外,见到了各个藩国的百姓都说汉语、写汉字、过华夏节日、讲汉家风俗。 “这便是赤旗插赤道,天下皆华夏啊!”欧藏华感慨一声,随后看向萨贝林,鞠躬行礼道:“多谢萨君,让我等看到这一幕。” 萨贝林鞠躬回礼道:“感谢先生为万世开太平!” 欧藏华牵着刘箐的手,温和的说道:“后世君子尊我,我更当笃行。也是时候返回京城了,你我就此别过吧!” 萨贝林眼含热泪,缓缓道:“先生此去,山高路远,保重!” “心宁意明,留香人间!”欧藏华微微一笑,牵着夫人往回走。 “萨君,再见咯!”欧明月朝着萨贝林挥了挥小手手,然后拉着父母的手,一同跨过了长长的光之道,回到了他们的时代。 公元1574年,明德炽十年。 由于岳灵珊、刘箐相继去世,欧藏华伤心过度,于同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曲非烟于十年后,在儿孙环绕之下,含笑而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