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儒皮法骨-《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3/3)页

    李平安与寻常家长不同,自个儿长生不死,养孩子纯粹是机缘巧合,不要他尊敬、回报,更不要后代祭祀上坟。

    所以更加看不上儒家,于是教导唐英读律法。

    转眼半年过去。

    临近年关。

    李平安与媳妇正在准备年节吃食,唐英皱着眉头走过来,指着《乾律》中一条律法。

    “爹爹,同样是杀人罪,为何还要通过受害人籍贯,对凶手不同处罚?”

    《乾律》中注明,杀皇族等同造反,诛九族。

    杀士绅者,首恶砍头,亲族流放。

    杀民户则偿命,最后就是杀贱籍,赔银十两。

    李平安略作沉思,正要开口解释,发现有疏漏,继续向深处思索,发现漏洞越来越大,盖因籍贯本就不合理。

    总不能告诉儿子律法错了,最终无奈叹息。

    “你且记住,人生而不平等。”

    唐英追问道:“儒家说民贵君轻,乾律说重君轻民,究竟哪个说得对?”

    李平安强行解释道:“朝廷通过律法,将人划分为上下籍贯,是为了便于管理。”

    “哦。”

    唐英对此答案并不满意,继续向后翻看,很快又寻到了新的问题。

    “胥吏属于贱籍,为何能管理农户?这不是下克上吗?”

    李平安思索片刻,说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这是以贱压良,以恶制善,同样是为了便于管理。”

    唐英疑惑道:“这岂不是与扬善抑恶、为善去恶相斥?”

    “……”

    李平安无奈道:“儒家是道德观,用来驯化百姓,但是朝廷牧民需要的是法治。”

    “牧民……”

    唐英追问道:“所以朝廷像放牛放羊一样放牧百姓吗?”

    “慎言慎言。”

    李平安忽然有些后悔,或许不该教儿子读律法,不如读些四书五经,安安稳稳愚忠于上也不错。

    “伱切记得,关于律法的问题不许与任何人说,只能自己去看去想!”

    “父亲放心,孩儿不会与外人说。”

    唐英已经八岁,在大乾接近成人,又读过几年书,自是明白其中忌讳。

    李平安又叮嘱道:“将来若是去做官,不要超过九品……七品!”

    七品小官儿,犯再大的错,以媳妇的实力都足以保下,再高就很难说了。

    “孩儿记得了。”

    唐英不明其中缘由,出于对父亲的信任,点头答应。

    “你将来在外边,切记开口闭口自称儒家门徒,行事时则以法家为准,儒皮法骨,方能在世上立足。”

    李平安说道:“将来有了基础,再跟着为父读些道经。”

    唐英疑惑道:“为何不现在读道经?孩儿还能挤出些时间。”

    李平安睨了这厮一眼,看在媳妇的面子上,没说他天资寻常,而是寻了其他理由。

    “读道经,随心所欲,自然而然,不能挤时间强求。”

    眼见着唐英还要追问,李平安唯恐答不上来,失了父亲威严,抬头看到陆京出现在门外,主动出门招呼。

    “小陆子,怎么有空回来?”

    年中时衙门抓了不少胥吏,多为贪墨克扣粮税的差役、书吏,偏偏推行新政又需要不少识字懂算数的人。

    于是衙门招募临时工的临时工,籍贯仍然为良,临时干胥吏的活。

    陆京写字不差,又精通算数,很顺利的进入衙门当值,近半年来只来过一回。

    “先生,我准备参加明年童子试。”

    童子试又称为院试,由县衙学政主持,考过了之后就授予秀才身份。

    名称是童子,考试的人却不止童子,甚至有三四十岁的老书生,穷经皓首一辈子都没能进入士的阶层。

    “你读书基础不差,只是没有名师教导,属于野路子学问,不适应规矩森严的科考。”

    李平安稍作沉吟指点道:“你在县衙当值,应当能接触到卷宗库,花些钱将过去十年所有过关考卷,全部抄录背诵。”

    “模仿其行文规律,尤其是近两年试卷,从中揣摩当下学政喜好!”

    后世的考试秘法就两个字:刷题。

    转换到大乾的科考,主考官的个人意志占了很大的成分,刷题的同时要揣摩喜好,譬如学政喜礼记,答题时就多引用礼记论述。

    陆京闻言,面露喜色。

    这个考试法门说破了简单,但是用处特别广,将来乡试会试乃至殿试都能用得上。

    “多谢先生指点,将来弟子学有所成,必有厚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