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人听到后面,目光已是亮了起来,看向二人的眼神都多了几分不同寻常的意味。 用刘备的话说,两人俱是大功一件。 郭嘉有提点之功,马均则是计划的实施者,自然也是大功一件。 就像是行军打仗时,需要具有长远的战略,以及出色的战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备深吸了口气,再次确认道:“此事当真?” 如果郭嘉说的是真的,今日的确是双喜临门。产量惊人的土豆,以及杂交之后的水稻,这两样神器堪比十万雄兵。 可是以他对郭嘉的了解,这人虽平日随性,但在正事上从不马虎。 “千真万确,丞相若是不信,下官这就带你去看。”马均还以为又受到质疑,于是又要解释。 刘备正色道:“我信你。” 确切的说,他是信任郭嘉。 于是众人又辗转前往马均的试验农田,当看到眼前的景象,众人不禁叹为观止。 刘备已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两世为人,也曾见过丰收景象,却从未有一次能与眼前稻田比拟。 荀彧经过短暂的震惊后,悄然移步至郭嘉身旁,低声道:“你如何知道通过杂交能使水稻增产。” 很显然,他仍然记得马均之言,这个想法是出自郭嘉。可他们在书院中学的都是兵法战策,民生政治。 严格说起来,这个时代的水稻的种植属于奇淫技巧,很少有读书人会去钻研,更别说只喜欢读兵书的郭嘉。 “有的人生而知之,天纵奇才。”郭嘉一脸傲然,将逼格拉满的同时,却又解释了这件事。 荀彧闻言不禁感叹:“奉孝啊,你总说我是全才,可我与你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郭嘉心道:那是因为我有先知先觉的优势。 嘴上却道:“文若言过了,我只是提出想法,真正完成这项计划的是马均这个伟大的科学家。 “何谓科学家?” “就是专事各类技术的官员。” “比如马均?” “正是。” 郭嘉认真道:“不要小觑他们这帮人,如果他们能一直使大汉的科技领先于世界,我们就能稳坐这世界第一的宝座。” 荀彧疑惑道:“奉孝似乎一直坚信海外仍有他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