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愿者-《伐魔录》


    第(2/3)页

    “对,还有修堤。”沈劲没在意程一帆的神情,“屯粮、固城、筑墙、募兵、修堤,这些事情都要一件件去做,在敌人到来之前,我不求洛阳变成固若金汤的雄关天堑,这也不可能,但我只希望,足以给敌人带来惨重的损失,让他们知道,大晋再不是五十年前的软弱可欺,每得到一寸土地,他们都必须付出代价。”

    我理解这种荣誉,可我不是只会钻营取巧的庸官俗吏,你说的这些我当然会去做,不必你像叮嘱小孩子一样的对我喋喋不休!程一帆有些恼火,脖子伸的发酸,脸色也变得难看,但他还是抿着嘴做洗耳恭听状。

    “这些乐工是官署衙门里的人吧?”沈劲指着像是受惊的鸟儿正小心翼翼瞅向他的乐工们,“自今日起,你们被征入兵营,这里不需要琴瑟笙箫,你们应该拿起的是刀枪剑戟,军中的粮食不伺候没有用的嘴巴。”

    大部分的乐工都惊得面如煞白,只有个看起来颇为儒雅的中年人淡淡笑了笑,程一帆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这……这于礼不合!他们是朝廷乐师,行的是国家礼制,古语有云……”

    “当凶狠的敌人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你告诉我,他们如何挽救他们自己的性命?是鼓乐齐奏的针锋相对?还是用什么国家礼制来使敌人掉头奔逃?”

    程一帆一时语塞,结结巴巴的道:“可是……可是把他们征调入军,他们就能挽救……自己性命了么?”

    “不能!但他们至少有机会拖些垫背的。”沈劲的炯炯目光扫过他们的面孔,“我们不必欺骗自己,在大司马带着大军离开这里的时候,所有留下来属于大晋国官署军制的人,要么选择勇敢奋战而死,要么就像一条卑贱的狗一样被敌人毫无怜悯的屠杀!”

    沈劲的话使那些乐工的脸色变得更白了,城门洞里的张岫抄着两手,轻笑着对身边的军士道:“如果这算是想振奋士气的动员的话,这无疑是我听过最差劲的,瞧把他们都吓成了什么样了?不要指望阿猫阿狗会有虎狼的勇气,虽然他说的是实话。”

    ※※※

    洛阳城的守备工作就在这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开始了,雨还没有停,程一帆便骑上了沈劲的马,冒风突雨的径奔向位于城南的粮仓,不管怎么说,这位年轻的洛阳令还算是十分能干,虽然多少有些趾高气昂的官样习气。

    一百二十名士兵与四十五名乐工排成队列,跟随着沈劲和张岫,在雨势渐微的黄昏向西北方向的金墉城走去,金墉城是洛阳的制高点,也是拱卫洛阳的战略要地,军营就设置在那里。

    士兵与乐工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对比,士兵们列队两纵,衣甲虽因为沾满泥浆而显得不那么鲜明,但他们走路的步伐仍然非常整齐有力,以至于沿途的百姓的目光中都因此少了些许惶惑恐慌。乐工的队伍在士兵队列之后,四十五个人稀稀疏疏的排开,有的人步子大,有的人却走的慢,穿着都是清一色的宽身大袍,并且还被雨水打湿,衣袍上满是大块大块的青黑水渍,个个弯腰弓背,低着头,好像生怕被人看到似的,手上还没舍得扔掉的乐器更显得可笑。

    顾不得那么多了,我现在需要一切可以用得上的兵源,沈劲湿透的衣袍混合着泥水和汗液,散发出怪怪的味道。

    当抵达城垣环连相扣的金墉城前时,天已经全黑了,除了早已安营扎寨的吴兴部曲之外,沈劲惊喜的看见,竟然还有几座营盘传出灯火之光,这说明在那些营盘之中,还有人住着。

    是别的自愿留下的军士吗?看到正从营盘当头迎来的大汉,沈劲才发现,敢情他们都是熟人---那支曾与前锋军同行的流民队伍。

    池婧的流民军倒底还是没有,或者说是没来得及被大司马收编,他们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跟着大军在此停留,自从小姐跟着那乾家的董姑娘飞了天之后,好像这支流民军就被遗忘了,也亏得帖子仗着一身穿戴得有模有样的晋军衣着,兼之几位熟人的看顾,才能领回足够流民军受用的粮饷。可在今日这大军紧急开拔的时分,流民军就像是没爹没娘的孩子一样,眼睁睁的看着左近拔营起寨,他们却一片茫然的滞留原地,若不是吴兴部曲的樊糜好心提醒了一下,他们恐怕还在洛阳城外那偏狭的一角等着呢。

    大军出城,他们倒进了城,原先驻扎着赤甲武卒后军的金墉城营盘空空荡荡,流民军们老实不客气,寻了几个最体面的大营帐住了进去,心里美美的寻思,要不是大军忽然走了,他们哪能住上这般好的地方?

    只有帖子还算警醒,他总觉得今日这大军出发太过匆忙,而自己这里究竟何去何从也是需要赶紧理清的事,好在吴兴部曲在暴雨如注的时候,奉命移营到了金墉城,这一来便是两相会合了,可巧两方都是素识,从樊糜口中,帖子总算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大家都不是傻子,他太清楚留在这里的结果意味着什么,最保险的做法,便是率领这数不盈百的流民军逃出洛阳,就像昔日流民时节敲敲边鼓,打打秋风什么的,才能保住阖众性命。

    可是别忘了帖子的出身,他的父亲因抗击胡虏而战死,他也算是军旅之后,况且按照他单纯质朴的想法,沈将军是厚道人,那时节一直待他们不错,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自己带了流民军一走了之的避祸苟活,未免……未免也太他娘的不仗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