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过.一番考虑的,他必须要了解一下,当李虎西征胜利灭亡西夏取得显赫功勋后,李虎在长安的权势是不是无法遏制了,议事堂的宰执大臣们是不是在继皇帝之后也成了摆设,东西两府是不是沦为了大帅府的执行机构。 试探的结果让他非常愤怒,非常痛苦,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挽救大宋国祚,他必须在维护赵氏皇帝和维护中土百姓之间做出选择。以他的性格做出何种选择是可以预见的,但这意味着身死族灭,他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李虎抗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缓李虎篡夺大宋江山的步伐,从中寻找力挽狂澜的机会。 李纲坐在马车.里想了很久,当马车驶进皇宫抵达都堂(即议事大堂,也就是宰相处理政务的地点。)的时候,他才现董小丑已经进了枢密院,而自己竟然忘记打招呼了。今天他盛怒之下脱口而出,把埋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这句话董小丑未必会告诉汉王妃,但长孙康宁一定会说,这势必会激怒汉王妃,所以他希望董小丑出面斡旋一下,尽量缓和朝廷与虎烈府之间的矛盾。 汉 王妃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在辽西、在大同虚心向李纲求学的小妇人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李虎南征北战,虎烈军政基本上由罗思南代理,罗思南因此迅成长,并逐渐形成了强悍霸道的行事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她要强力镇制虎烈军里那些飞扬跋扈的军帅有关,也与她本身性格分不开。相比起来,李虎的行事风格就很圆滑变通。在长安的时候,李虎给足了皇帝和朝廷的面子,任何决策都要经过议事大堂的最后议定,即使有争执也是以说服为主,很少独断专行,虽然结果都是一样,但这个过程却让宰执大臣们充分行使了参政议政的权力,双方的矛盾也因此得以缓和,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 罗思南到了长安,她的强悍霸道的行事风格也随之而来,长安的形势随之紧张起来,大帅府、虎烈府与议事大堂之间的矛盾随之公开化并越来越激烈。李虎到前线打仗去了,他把变革的具体实施交给了罗思南,而罗思南霸道的风格正好有利于变革政策的推行。现在的议事大堂已经成了一个传令机构,各种决策交给三省和枢密院十二房执行,宰执大臣们都成了摆设。不过,罗思南也没有让他们闲着。李复现在专门组织关学弟子搞学术研究,罗思南希望新关学要 符合变革的需要,为变革服务。赵明诚则专门研究科举制度的改革办法。刘?做为朝廷的监当使臣到各地监督赋税的征缴事宜。李纲要总领东府内三省和外朝机构,事情本来就多,想闲也闲不下来。 罗思南这种独揽大权的霸道做法当然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官员的愤怒,很多人控制不住上书弹劾,或者在朝议和其它场合予以指责。罗思南的手段非常厉害,只要给她知道了,马上赶出长安,运气好的到地方任职,运气不好的则直接罢黜。 李纲为此事已经不止一次和罗思南争吵,双方现在的关系非常紧张,但考虑到目前的形势,李纲还是尽量克制,毕竟罗思南在幕后,他在幕前,一旦矛盾公开化,后果难以预料。好在西征胜利结束,李虎很快就要回来了,这几个月痛苦的日子总算熬到了头。 李纲下了马车,徒步走向了枢密院。今天的事无论如何需要董小丑出面,而他本人不愿意向罗思南道歉,更不愿意屈尊去汉王府,宰相的面子还是有维持的。 = 董小丑在长安政治格局中起到了平衡作用,这也是李虎让罗青汉在外领军,让他在长安主持枢密院的重要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