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害你没商量-《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六月。大同。
虎烈府和西夏经过数个月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定。在察哥的努力下,西夏最终用每年一万匹河曲马换回了前套。
去年底的宋夏大战,察哥采纳了李仁礼的建议,默许兴庆府和李虎议和,皇帝则派他到南部战场指挥作战,结果察哥到了灵州,变被动防御为积极防御,派出数百支小股轻骑骚扰宋军后方。宋军迅后撤,察哥因此建功。这场宋夏大战,获利最大的就是察哥了,他的战功更加显赫,威望更大,实力也更强悍了,这导致兴庆府的汉蕃矛盾愈激烈。
兴庆府和虎烈府的谈判非常不顺利,李虎拒绝归还前套。察哥主动请缨,于三月底赶到大同,亲自和李虎谈判。
他必须亲自出马,虽然西夏曾打算以前套之地换取和平,但前套是在他手上丢失的,他要把它夺回来,另外如果他成功了,他的功劳更大,在军中的威信更大,由此在朝堂上的权势也更大,他可以逼迫皇帝改变国策,把汉臣赶出朝堂,甚至取消汉学,重兴蕃礼。
在过去的整个冬天里,西夏人根据从各地汇聚而来的消息,仔细研究了北方形势的展,并制定了一套维持西陲稳定的策略。西夏最大最危险的敌人是大宋,抵御大宋的办法只有结盟李虎,联汉抗宋,但李虎同样危险,所以西夏人还要结盟女真,联金遏汉。金、汉有可能
西北,所以西夏人必要的时候还得议和大宋,联合大T汉。
西夏是个**的王国,但实力弱小,在现今这个动荡不安的局面里,它的生存充满着危险,它必须利用一切手段来赢得生存的机会。为此,皇帝李乾顺和薛元礼等大臣向宋金汉派出了议和使,但是,察哥却认为,皇帝制定的策略很可笑,纯粹是自欺欺人。
很简单,这个乱世中若想生存,必须靠实力,如果仅仅靠所谓的合纵连横,靠投机取巧和耍小聪明,靠消极防御,迟早自食恶果,所以,察哥的策略是,主动进攻,打李虎,夺代北,拓展实力,这是唯一的办法,而具体计策就是离间宋汉关系,让李虎失去靠山,然后远交近攻,结盟金国联手打大同。
若要离间汴京和李虎的关系,必须激怒汴京,因此,察哥打算和李虎联姻,不惜一切代价拿回前套。李虎名义上是大宋的藩镇,他在未经汴京同意的情况下和西夏联姻,不但违律,更是对汴京的蔑视,至于前套之地,现在名义上是大宋的疆域,李虎如果把前套之地还给西夏,事实上等于叛国。李虎叛国,大宋还能继续支援他吗?当然不可能,双方肯定要反目成仇。大宋和李虎决裂了,李虎失去了靠山,成了孤家寡人,西夏再联合金国打李虎,胜算大增。察哥认为金人一定会杀李虎,除非他们打算永远待在东北那座深山老林里。
皇帝考虑良久,同意了察哥的策略,其实不同意也不行,以目前的形势和察哥所拥有的武力,察哥完全可以控制夏国权柄,但察哥没有这么做,他还是尊重皇帝,拥戴皇帝,他所痛恨的不过是汉学和汉臣而已,皇帝目前还没有必要和察哥直接对抗。
察哥到了大同,先谈联姻的事。李虎答应了,你送给我女人,我为什么不要?来不拒,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汴京对此事的态度。
接下来,察哥希望李虎归还前套之地。他给了李虎一连串的承诺,结盟为兄弟互不进攻,联手对抗金人和大宋人,等等。李虎竟然被他说服了,答应让西夏以每年一万匹河曲马的代价买下前套。
河曲马是北方最好的马,只有西夏和吐蕃有,但每年一万匹的数字太庞大了。察哥眼睛都不眨,一口答应了,他心里有算,最多一年,金人就要打李虎,西夏充其量也就是用一万匹河曲马换回前套,很划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