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悔婚-《九品大县令》
第(2/3)页
“薛老爷,您有话不妨直说,不说这是您与我父亲早前定下的事,也只是口头上说的,既没婚书,也无旁人作证,何必这样对萧进。”
仇同棉突然这般说话,一是薛小姐长的确实不错,难得一个好老婆人选,又有这般家境,便想着积极点,如果能成,也算完成老父亲一门心愿,二是听闻刚才薛小姐的对话,对薛府的态度也略知一二了,想着变被动为主动。
薛老爷没想到,萧进思维转的这般快,站起身来,按下有些激动的仇同棉,宽慰道
“贤侄,你怎地这般想你叔伯,不是我一直回避,是一直没想好与你来说。”
见仇同棉听后,倒是坐下来安静的听他说话,便接道,“前先日子,县城的贾府,他家的二公子,不知从那见到了我家云儿,便派人来提亲,云儿听闻后没同意,便是我,也未能同意,到是你婶婶,可能动了心思,贤侄你也知道,妇人吗,很正常。”
“说道这贾府,也是我县一霸,贾世道叔父,便上当今的礼部侍郎,康熙二年的进士,这才几年光景,想来也是一个厉害人物。就因为这层关系,我才是犹豫不决,既有厉害关系,也有好处在里头,再加上我与你父亲有过婚约,便一直在这拖到至今。贤侄,你要相信我,如若不是你,怕是与这贾府婚事,早就定了,云儿既是再不同意,她也做不了她自己的主啊“。
“可是若如我没好理由不同意,怕是那贾府,也是不好相与的,不说他一个侍郎叔叔,便是这徽州府的府衙,也能教教您叔伯怎么好好做人。”
说完看道身边的下人道,“你去喊管家来。”
仇同棉听完后也明白了薛老爷意思,这薛老爷也有他的难处,在中国,无论哪个朝代,当官的都是惹不起的,何况还是朝中的侍郎了。
如果放在现代的话,那是部级干部。想到薛老爷刚才说的康熙二年,按会试三年一次来算,不算恩科的话,如今应该是康熙11年,明年是康熙12年。
仇同棉说道,“我没想到这中间会有这般多的事,实话告诉您,我此次前来,却并不是为婚约而来,我也是无意中撞入到薛府门前,侄儿现在一心思科举,杨学政,也就是我恩师,如今伤寒在身,要提前回京,我想着来与他一同进京,路上还能听学政的教诲。”
“叔伯,如若真如你所说,您还是念及和老父亲的婚约,才拖延至今未同意贾府的婚事,侄儿在这里,替我父亲说句话。”
想起老人家临走前嘱咐的话,心里有些伤感,站起身来。
微风飘荡,仇同棉神情肃穆,背着手,对着荷塘说道,“我家中与前些年,家道中落,您有若有悔婚之意,我也同意,人之常情,您若顾忌名声,却大可不必,好男儿何患无妻,我本17岁中得举人,志在科举,家父的教诲一直谨记心中,一生心愿便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虽未出过远门,却也知当今天子乃是一代明君,亲政以来,政事亲民,边疆安定,朝中清廉,乃是我辈一幸事,萧某不才,十年寒窗苦读,想着可以一展心中的抱负,在这庙堂之上,辅助圣上,为这江山社稷,尽一份薄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功绝不还!”
“如若叔伯肯在拖延一些时日,等我科举高中归来,便迎娶薛小姐,那时我既有功名,又有婚约在身,量贾府也不会再做歹事为难叔伯。”
好一番豪言壮志,薛老爷被仇同棉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当真是对仇同棉刮目相看,这是何等信心,这般自信。
“好贤侄,你能这样想,我还能说什么,你这话我会带给你婶婶,贤侄你这番话,要是你父亲听到了,定是十分的欣慰啊,就如你所说,你若高中进士归来,我必定让你娶云儿过门,我这就让你婶婶且先告知贾府。”
说完,笑呵呵拉起仇同棉回到前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