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锁链群岛 第十节 战火重燃[第二更,求月票]-《海魂》


    第(2/3)页

    二月二十三日,另外一条重要情报送到。一支庞大的美国舰队正在通过巴拿马运河,准备进入太平洋,而这支舰队中至少有四艘战列舰,而且都是新式战列舰,情报人员通过战列舰的主炮塔设置,判断这四艘战列舰都是“南达科他”级。另外还有数艘巡洋舰,以及过十艘的驱逐舰。

    到二十六日的时候,几幅照片送了过来。这就是那几艘美国战列舰的照片。情报人员在巴拿马运河区拍摄下了这些照片之后,立即就将照片送到了墨西哥的帝国使馆。随后再送往了巴西的帝国大使馆,最后通过巴西送回了帝国。帝**事情报局地技术人员已经确定,这正是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即“南达科他”号,“印第安纳”号,“马萨诸塞”号与“阿拉巴马”号。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美国现役的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而且是美国海军第二级快战列舰,其航达到了27节,可以伴随航母舰队作战,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在战争爆之后不旧,这四艘战列舰就被送去进行大改,主要的改进就是加强了战列舰的防空火力,同时增加了雷达,以及雷达瞄准系统。

    美国在展战列舰方面很有一套办法,从上次大战开始,美国就成系列的展战列舰。先设计出一种比较先进的舰体,然后在此基础上边造边改,比如美国在一战期间建造的“内华达”级在设计上是比较成功的,虽然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但是都不严重。而美国海军就利用“内华达”级地成功设计,并且在改进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对手的变化修改了火炮,装甲等指标之后,在“内华达”级战列舰还在建造的时候,就先后建造了好几级战列舰,而后面的这些战列舰都有着“内华达”级的影子。这样一来,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性能逐步提高,总能够跟上对手(唐帝国)的步伐,不至于落后得太远。

    这种展方式有其可取之处,而在大战爆之前,所有国家海军都将战列舰的度列为了重要指标(之前的战列舰是不怎么追求度的,不然也就不会出现战列巡洋舰了,当然,其前提条件是更先进的动力系统),以“内华达”级为蓝本的那几种战列舰的度也都只有2o节左右,根本无法满足快舰队的需要。美国海军在这个时候也提出了展快战列舰的要求,而且设计出了“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本身带有试验性质,所以只造了两艘(另外一艘为“华盛顿”号)。这是美国海军第一种摆脱了“内华达”级痕迹的战列舰,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比如三联装4o6毫米主炮,复式减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之前的大部分战列舰采用的是电力推进系统,这太前了),大量的装甲隔舱化设计等等。而这也成为了新式战列舰的标准设计,“北卡罗莱纳”级成为了美国海军新一代地“标准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就是在“北卡罗莱纳”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基本性能很接近,采用了同样的主炮,动力装置相似,度都差别不大。

    主要是将舰长缩短了15米,减少了装甲带的长度,这就等同于提供了战舰的防御能力,使战舰的主装甲带能够更厚一点,而且战舰的排水量略有减少。在初始设计时。其最大地特点就是防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改进之后,其防空能力也要比两艘没有进行大改的“北卡罗莱纳”级强很多(这两艘战列舰后来在珍珠港也增强了防空火力)。

    除了后来的“依阿华”级之外,“南达科他”级可以说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强悍的战列舰了,其满载排水量达到了46ooo吨,长2o7米,宽33米,吃水1o.7米。度达到了27节,15节时的续航能力17ooo海里(比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还要强)。9门4o6毫米(45倍口径身管)主炮,1o座双联装127毫米副炮,7o门4o毫米高射炮。7o门2o毫米高射炮。其防空火力远唐帝国的“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水线装甲3o7毫米;炮塔正面457毫米,侧面229毫米,顶部184毫米。炮座439毫米;司令塔4o6毫米;装甲甲板121-147毫米。

    从这些性能上来看,“南达科他”级与唐帝国的“新省会”级相差不是很大,主要的差距在度上,当然,实战能力,“南达科他”级还是要差一点,这主要体现在了战舰地内部设计上。

    “美国佬肯定是被我们给逼疯了!”郝东觉看着那几幅照片,然后直摇头,“除了还在栖装地那几艘新式战列舰之外,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几乎没有一艘像样的战舰了。难道他们就不害怕自己的东海岸遭到袭击吗?”

    “谁去袭击美国东海岸呢?”谈仁皓看了搭档一眼,“不过,这四艘战列舰确实是个巨大地威胁,加上之前到达的两艘,现在美国在这边有六艘战列舰了,而我们只有四艘。”

    “反正我们也不会让第三特混舰队去跟他们打*炮战的,打起来的时候,航母的轰炸机一出动,这些战列舰都得完蛋。”

    谈仁皓没有去接话。他可不这么认为。实战已经证明,在夜战中,战列舰仍然是足够强大的。如果在比较狭窄的海域,战列舰甚至可以依靠岸基战斗机的掩护主动出击。美军调动六艘最先进的战列舰赶过来,目的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