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粮食作物基地-《有机农场》
第(3/3)页
田川已经提前把用大田种植绿色作物的消息通报给了会员们,请会员们提出意见和*意向,大家对此都很积极,讨论进行得很热烈,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不少人表示期待着新面粉的上市。
为了配合生产的需要,田川终于决定开始在盐碱地里,靠近村子的位置建设仓库和办公用房。仍旧延续彩钢临建的特色。他与王大勇的侄子王铁柱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农忙的时候租用王铁柱的农机进行操作。王铁柱的农机多是小型机,有时不能满足需要,就只能购买或租用大中型农机了。
在九月底之前,邢教授的第一个研究成果诞生了。这是一款使用昆虫外激素和引虫灯对蝼蛄进行复合诱杀的设备,是邢教授和机械公司共同开发的。除了蝼蛄外,还可以诱杀其他常见昆虫害虫,如蝗虫类、玉米螟蛾、金龟子类等。
田川将这款复合引虫灯安放在即将转入自己手中种植的土地上,捕捉到了大量的害虫。由于水灾,今年的害虫被淹死了不少,捕虫灯捕捉的昆虫数量大概为每天晚上2到3公斤,主要是蛾子和蝗虫类,金龟子类和蝼蛄并不太多。
为了种植这800多亩地,田川把在双河棉花实验田工作的叔叔田见宇叫了回来。田见宇已经在棉花实验田工作了半年多,中间只回来过两次,实在太辛苦。田见宇在实验田管理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不仅把双河实验田管理得非常规范,而且对疆省、湘省和海南等多地的实验田建设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职位已经是研发中心的实验田部副部长,月薪高达6000多元,再加上长期加班带来的加班费,和驻外补贴,以及经常出差的补贴,实际税后收入超过一万元,远比村里给田川打工的其他人高。在当时的外企高管中,也很少有能够拿到如此高收入的。
田川把田见宇调回来,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把大田绿色种植的工作理顺,另一方面也是想在采棉季到来之前,让他好好歇一歇,他工作太拼命了,让田川都有些担心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得住。
田见宇不负众望,很快评估出了大田种植的工作量,确定了需要的工人数量,并在村里招聘了工人。趁着土地接手之前的一个月时间,对新招收的工人进行了培训,并把新工人分批送到蔬菜基地和棉花实验田进行实习,让大家熟悉标准化农业的操作特点和日常工作要求。
同时田见宇和齐立刚合作,为绿色大田种植建立了可追溯性记录体系,并在土地接收之前,就开始进行记录工作。
田川已经与田见宇和刘凤英教授及钟家洪老师谈好,随着第一批种植的开展,逐渐为大田绿色种植编制标准化操作规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