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冰钓-《有机农场》


    第(2/3)页

    田川又指着后面的鱼塘说:“这几个塘将养殖一些常见鱼类,不算完全的绿色养殖,但肯定不会喂激素类饲料。”

    最后坐在办公室里,田川对众人说:“做良心的健康农产品,送上人们的餐桌,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早期也许只能供应有条件的顾客,以后再逐步推到普通百姓家庭。最终目标是寻找健康高产的生产技术,代替现在靠化肥农药堆积的生产模式,满足社会需要。这也是我选择上农大的原因。”

    在座的都可以算是京城的高端消费群体,大家对田川的说法还是很认同的,纷纷表达了成为田川顾客的意向。田川特意点名问李涛:“涛哥,你现在调到了团中央,有没有可能把我的无公害蔬菜和鸡蛋,水产,肉鸡推广到整个单位内?做成单位福利的一部分或者固定顾客群体?”

    李涛说:“这一点运作起来比较困难,毕竟是政府机关,要考虑影响。以后鸡蛋上市了,我倒可以推荐给亲友们。只是你一定要保障品质,千万别坑我啊。”

    刘美婷也答应自己的会所选用,并向会员推荐。她有意调整餐居的经营方针,把餐居改造成健康食材和理念推介俱乐部。现在的餐居有向高级饭馆转化的趋势,她对此很不满意。田川对此深表赞赏。

    送走客人,田川回到别墅。午宴留下的痕迹已经收拾干净了,老妈和姐姐在收拾室内卫生,见到田川,老妈抱怨说:“房子大了,每天收拾卫生都成了负担。”

    田川笑道:“咱们已经是有钱人了,您还是没有接受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啊。在村里找一个知根知底的人,每天来做一下卫生,收拾屋子,擦地,洗衣服,做饭等等,每天做一上午,每星期再加一整天,怎么都能收拾好了。一个月给七八百块钱就行,也就是渔具店一天的收入。”

    老妈觉得可行,当天就去找了原来的邻居二婶。二婶是乡亲叫法,并不是真的亲戚。她和老妈很谈得来,做事认真又利索,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原来和老妈一起上班,现在为了接送孙子上学,已不上班了。二婶听老妈一说,就愉快的答应下来。用她的话说,每天闲在家里,人都要生锈了。来田家做卫生,挣的钱不少,时间又灵活,挺好的。

    直到晚饭后,一家人才有时间整理今天收获的礼物。

    村里人基本不送礼物,一般是登账随礼50元,这已是比较重的礼了,当前村人随礼行情为20元。亲戚的礼物很有传统特色,最传统的礼品是发好的面和火柴,也有送白面和餐具的,也有送床上用品的,不一而足。亲戚上账的礼金多为百元。

    按传统,村领导和镇领导是不送礼的,到场就是给面子了。这次领导们仿佛商量好的,每人上了一百元礼。

    最后是朋友的,蓟县农家院的老田送的是野鸡野兔各30只,不知攒了多长时间的。

    武洪建未到场,委托姜建兵送上了礼金两千元。

    姜建兵和丁厂长也没时间过来,各送上礼金千元。

    刘义南和连晶晶分别托刘美婷送了一千元礼金。

    朱大成送了十箱海鲜,价值超过五千元,周家辉送来40箱帝王风范,价值超过十五万元。周家辉和刘小军还分别随礼一千元。

    校友会领导各随礼金600元,刘天瑜,屈国栋和杨开义各送一幅书画作品,价值都有数十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