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水一方最近可谓是风头无限,惹得同行又是嫉妒又是羡慕。 周记没在西京设立铺子,理由是觉得西京衬不上周记的格调。不过这话可不会明说,毕竟西京有小京城的美誉,便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往西京跑了。 这几年京城夜晚实行宵禁,天色将暗各家铺子都纷纷打烊。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整条街已是冷冷清清。比不上西京的热闹,自然也就落寞了。 有人喜欢清早就坐着马车往西京赶,要在城里吃上一顿价格低廉,味道还好的早餐。比起京城的物价,西京实在太令人喜欢了。 兜里有闲钱的人愿意去,贵人们更是喜欢西京热热闹闹的氛围。就连兜里没钱的人,也要去西京长长见识。没看到每日城门刚开,多少人挑着扁担走上几里路,就为了能够赶快到西京城里寻快空地支起摊位。 可以说住在京城的平民百姓里,有不少是靠着在西京工作才能赚到全家老少的花销。 周家人早先也是个贫苦百姓的出身,后来成了寒城望族后就自持身份了。 不过外人是不清楚的,只当周记已经在京城开了铺子,便无需在西京另外开一间了。 哪知道周记的大掌柜每每听说有人在西京又买了什么,心里那个嫉妒啊。这几年周记表面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周记已经流失了不少顾客。 周记贩卖的布料,招待的可不是平民百姓,那些都是最好的料子,专门卖给有钱人的。 京城人有那么多有钱人,周记的铺子也经营的红红火火。 至于普通老百姓,他能扯几尺布?与其浪费唾沫星子和几个泥腿子掰扯,还不如讨好贵人们呢。 西京这几年愈发的热闹了,便显得京城冷清了几分。加上西京那帽儿大街、翡翠大街的热闹,连带着周记所在的玄武街竟冷清起来。 隔壁做油纸伞的去年也搬了,缘由也简单:“唉,生意难做啊。铺子里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可租金反倒越来越贵了。再继续下去啊,多年累积的家业也得搭进去。” 这话也在理儿,就连大掌柜都惦记着要不要把铺子搬到西京去。可他只是周家的家奴,还做不了主。但日日看着别人红火,心里也难受哇。 几个月前,听说了周家要得个什么叫提花机的玩意儿。好似是这机器,能够织出好看的提花布料。 大掌柜心想,这有什么稀奇的。好似他们周记就没有带暗纹的布料一样。 可后来才知道,这台提花机可不一般啊。织出的布料又轻薄又好看,而且色彩绚烂,可以制成各种衣裙。而普通的织布机不仅速度缓慢,在织布过程中还容易断线,造成花纹错位等等问题。 大掌柜等啊等的,提花机不了了之了。后来才知晓,有提花机的是个硬茬子,就连周家也拿他没办法。 眨眼间,又是两个月过去了。 大掌柜握着一份报纸,耳朵里听到的都是议论在水一方的声音。 不过区区一家做成衣的铺子,就个小裁缝摊子有什么稀罕的。他撇着嘴角,抖开报纸认真的看下去。 “你们这儿可有绫锦卖?” 探头探脑的妇人,像是哪家后院的仆妇。 大掌柜一听来了生意,报纸也不看了,忙介绍起来。 妇人听着,却觉得不耐烦,只问他究竟有没有绫锦卖。 大掌柜额头渗汗,只觉得眼前的妇人太不识抬举。 妇人见他这幅模样,哪能想不明白,当即冷嗤一声,不屑道:“没有就没有,你扯那些有的没的做什么。哼,要不是懒得去西京,我还往你这铺子里跑。” 说罢,一扭身,走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