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如今年羹尧在西北拥兵自立,队伍是越发壮大,听说他的士兵已经足足有40万了,都快赶上朝廷的一半了。” “福建等地也开始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军,若是继续助长他们这股风气,恐怕要不了多久,其他地方也会有大片举杆起义的了。” “如今允礼又被派去了西北,迟迟拿不下年羹尧,福建这边又出了状况,你们倒是说说,如今还能派谁去镇压!” 皇帝今日收到福建等地有起义军的消息时,已经气的不行了。 他想不明白,明明之前还好好的。 怎么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就开始有了那么多的起义军。 他严重怀疑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挑拨。 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年羹尧这个乱臣贼子! 看着皇帝气的牙痒痒的样子,底下的大臣们也害怕上战场。 别看他们平时在金銮殿上舌战群儒,但一到真正有了战争的时候,他们也只会纸上谈兵,躲在武将的身后。 眼下朝中没有可用的武将,确实是个难题。 “皇上,眼下全国各地四处都有起义军,这些人求的无非就是财和权。” “不如我们先挑几个势力较大的,用这些东西,把他们收买过来暂时稳住他们。” “稳住了他们以后,集中精力去攻西北的年羹尧,一旦拿下了年羹尧,没有了这个乱臣贼子带头,想必其他小势力,也会稍微安分一些。” 自大清入关以来,皇帝的手腕都是铁血狠辣的。 要用这样的方法去征服那些造反的人,皇帝觉得他们不配。 可若是在派人去镇压,那就必定要从允礼那边调兵。 年羹尧可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惯了的,一旦西北兵力减少,指不定会被年羹尧反扑。 所以允礼带去的那20万大军,是万万不能动的。 但大清的其他兵力,又全都在驻守边关,若是一旦调动,很有可能会导致边关不稳。 到时候再引得外族入侵,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皇帝如今真是头疼不已,只感觉兵到用时方恨少。 “行,此事就这么办。” “张廷玉,你负责招降叛军头领的事情,先过去谈判,只要能稳住他们,给我们腾出对付年羹尧的时间即可。” 张廷玉收到命令,立马就弯腰:“是,请皇上放心,微臣必定不辱使命。” 张廷玉等人走了后,皇帝坐在养心殿里,越想越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