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街角摄影的真相-《造个系统做金融》


    第(3/3)页

    但现在的问题是,敌人已经摸清了他的习惯,甚至可能知道他有备用手段。

    他打开通讯录,找到那个仅存号码的联系人——政策专家。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两天前,对方警告地铁规划可能变动。

    当时他以为那是善意提醒。

    可现在想来,那人为什么偏偏选在那个时候打来?是不是因为,他知道系统即将暴露漏洞?

    他盯着那个号码,迟迟没有拨出。

    技术组传来最新进展:“我们还原了部分远程控制指令。攻击者曾试图注入一段伪造数据流,模拟高客流场景,诱导系统重新评估租金模型。”

    陈帆猛地抬头。

    如果成功,系统会自动上调转角铺位的价值权重,进一步加剧商户不满。届时,他不仅要面对信任危机,还会被指责滥用算法操纵市场。

    而真正的攻击者,却藏在暗处,借舆论之手瓦解他的防线。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战。

    他站起身,走到主控大屏前,调出整个商业体的物联网架构图。密密麻麻的节点布满视野,每一个都是潜在风险。

    “通知工程部。”他开口,声音平稳,“从明天起,所有新增设备必须通过双人独立验签,固件烧录全程录像存档。”

    说完,他顿了顿。

    “另外,查一下当年负责这批摄像头安装的技术监理名单。我要知道,是谁批准了这批设备的接入认证。”

    技术人员应声记录。

    他回到座位,打开本地备份目录,将硬盘镜像文件复制进加密分区。手指悬在删除键上方,犹豫片刻,还是留了一份副本。

    窗外天色渐亮,城市开始苏醒。但他知道,有些事早已不再表面平静。

    他点开邮件系统,准备起草一份内部通告。

    就在这时,终端提示音响起。

    “发现异常行为:昨晚被捕人员使用的预付费宽带账户,于今日凌晨四点十二分再次激活,登录地点为西城区某商务楼宇。”

    陈帆的手指停在键盘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