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具插屏整体不高,大概就五十厘米的高度。屏座是檀木雕刻,工艺不算精巧,而且屏插有损坏,肉眼可见是修复过的。 这种民间手工品的价值都不高,老板要价五百,陈怡歆直接一口还价五十。 这五十都是看在座子的面上给的。 “老板你这个插屏又没有传承,而且屏插根本就不是原装,木制都不同,工艺差别也大。如果屏座是晚清时期的,你这屏插估计就是上周的。” 老板眼睛一瞪:“小姑娘你胡说八道什么呢。” 末了自己又笑起来:“行行行,你给八十,我搭你一副绣品,另外这个笔筒也送你,行了吧?” 陈怡歆看了眼搭赠的东西,撇嘴。 “六十,这绣品一看就不是手工的,你都不知道打哪儿批发来的东西,也好意思说是绣品。这个笔筒是竹子的吧,保存又不好,看,都开裂了。估计你再放几年直接扔掉得了。” 小.嘴叭叭叭的,说得老板都头大了,搓着牙子收了六十,把东西塞给了他们。 “嘿嘿,捡着个小漏。”陈怡歆拉着周昇离开摊子,找了一处人少的地方,从包里掏出一条围巾,把东西包上,塞进书包里。 “你觉得那个插屏很好?” 周昇见多了京美的古董,实在看不出来那个哪儿哪儿都显露粗糙的插屏有多值钱。 “还行,插屏不算小漏。”陈怡歆低着头收拾东西,没注意看周昇的脸色,“小漏是那个竹制的笔筒。” 陈怡歆也觉得自己运气真的不错。 这个还是当初在b市那个书画店,老板随口给她们说了一些辨别笔筒的方法,没想到居然撞大运了。 “这个笔筒算起来应该是嘉庆年间的,上面留的字和画风带有那个时候的特色。不过保存品相不算好,所以价值不大,之所以说是小漏,不过是因为它是搭头,几乎可以说没钱。” 陈怡歆朝周昇笑了笑,转手就把笔筒塞给他。 “拿着,这是我的拜师礼。” 周昇顿时面红耳赤,推拒不肯收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