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元秋说得坚决,大娘也不好再说什么,心道人家兴许还真就是个懂医的孩子呢。 “你这一问,我倒想起来一个事,前头不远的地方有一间油米铺,地界儿还挺大的,前阵听说不想做了,要赁铺子呢,也不知赁出去没。” 拥有现代人思想的夏元秋,对租铺面这种事其实是不太放心的,若是价钱可以,她宁愿买下店铺,而非选择租赁的方式。 租赁,尤其是在这古代,是一种很不保险的模式,古代对契约定案也并不严格,她更倾向于购买店铺。 她将面钱递给大娘,又问道:“油米铺的东家是谁?” 大娘接话道:“经营油米铺的是陈福来,一大家子都住在铺子后头的库房里,省吃俭用的,听说攒了一笔钱,准备回老家盖房种地,铺子是向他亲大哥陈福贵租的,你若要租,直接找陈福贵,若将租钱给了陈福来,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陈福来可不是什么善人,向来尖酸刻薄,抠门耍滑,也正是这样,大家伙儿都不愿意上他那儿买油米,他总爱短斤少两,这才在这宁和巷待不下去。” 元秋点头:“今儿刚搬过来的,往后怕是要多多叨扰您呢。” 大娘哦了一声:“是东头老李家的旧房子?”她听说那旧房子这几天卖了出去,没想到这么快就搬了人来。 元昊奇道:“那卖房的人挺年轻啊,怎的叫人老李呢?” 大娘笑道:“卖房的是老李的孙子,老李三年前就死了,房子留给了儿子,儿子去年也死了,就又成了孙子的,孙子守不住啊,听说在外头欠了不少赌债,这才要卖了老宅。” “他卖了房子要住哪儿?”元昊不解,连房子都卖了,还有家可归吗? 大娘将油纸包递给元秋,叹道:“原本老李家是做布匹生意的,初时艰难,后也就越做越红火,在外头的闹市买了个铺面,后来又另置了房子,这间老宅就闲置下来,有人租便租,但从没起过卖掉的心,早年老李头回宁和巷时还说过,要在这里养老的,可时不由人,老李头不知怎的,突然就死了。” “老李头的儿子木讷,孙子又不听话,这产业被败光,也是迟早的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