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整个过程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一个做工粗糙,看起来东拼西凑起来的自行车,便出现在了朱瞻基的面前。 看着眼前最终得到的结果,朱瞻基尽管明白和后世的自行车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如今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见到这样的东西,已经是十分满足了。 在朱瞻基的亲自尝试下。 这辆由他们亲手制作出来的自行车,尽管在橡胶轮胎的帮助下,在气压的帮助下使自行车本身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人力转化为动力后也得到了一部分的增幅。 但可惜的是,因为自行车本身的重量是完全由铁铸成的。 所以自行车本身的重量加上人在上面的重量,导致自行车在转化人力的过程中,增幅并不是太大。 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虽然可喜,对朱瞻基而言还远远不够。 想到这里,朱瞻基便开始对这些工匠们下达了接下来研发的方向。 那就是减轻车身的重量外,优化传导系统。 也就是车链的传导能力。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朱瞻基能够给到的帮助就很小了。 毕竟这辆自行车的成功,朱瞻基几乎已经将自己知道的全部说了出来。 接下来该如何优化,就已经不是他能够帮助到的了。 毕竟,前世的他也不是什么工程师。 对于这些也都是一知半解。 在交代完这些后,朱瞻基也是第一时间离开了这里,返回到了朝廷当中。 毕竟如今的大明朝,可不光自行车这么一件事情。 如今的大明朝上下,全部都在忙碌着。 虽然说朝廷暂时并不缺银钱使用,但朱瞻基也清楚这中间是有一个度的。 如果长时间的消耗国力,而没有使国家的生产力得到提升,那这中间一定是会出问题的。 所以,在对大明朝上下一应改革的过程中,朱瞻基虽然都大手笔的批准。 甚至将海军的消耗提升到了十倍往上。 但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朱瞻基在回到了皇宫之后,第一时间便召见了工部尚书,针对如今在大明朝各处营造水库、粮食生产基地的事情开始了查问。 百姓实际生产力才是根本,这一点朱瞻基怎么可能不清楚。 国力就那么点国力,就算通过各种手段弄出一百个金矿,也无济于事。 而如今各方面大手大脚的花销,消耗的也正是最根本的国力。 所以,朱瞻基从一开始的计划就是两个方面入手。 通过金融货币拥有掌控经济和国力的手段。 通过房地产、航海业等等手段,利用大明朝的国力集中于一点,将基础建设完成。 同时,开创航海时代。 拉动国内的工业革命。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是需要无数时间来沉淀的。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能够按照朱瞻基的计划完成这一切,看的就是国内生产力是否能够坚持住。 但如果仅仅只是靠以往农耕国家的生产力,崩盘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为了让大明朝的国力可以支撑到这一切完成,切实提高国内真实生产力才是根本。 这一点,工部的作用就非常突出了。 因为农耕社会的生产力到了大明朝几乎已经算是巅峰了。 就即便还差那么一点,对于大局也于事无补。 所以,革新成了最关键的一环。 对农业基础的革新,同样是这一环的关键。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照他当初在南京城时建造的产粮区一般,从实际上提升耕地面积。 听着如今工部尚书张本的禀报,朱瞻基对于他完成的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单单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内,工部已经在各地基本完成了十个像南京城外产粮区规模的工程。 并且大部分的良田已经通过租赁直接出售等方式进入到了百姓的手中。 算是给大明朝的农业注入了很大的一剂强心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