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既然齐国已经答应了此次文争武斗,那就请陛下为此次盛会提一副对子。 也好借此对,彰显大齐允文允武的风气,以振国威。” 好家伙,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此次盛会,规模之宏大、影响力之深远难以估量。 四国在齐国挑起文争武斗,何尝没有争夺排名之意? 为此盛会提对子,既要应景,还要彰显大齐国的宏大渊源。 不要说李继嗣这个草包了,即便是召集天下的才子,也不一定做出应景的对子。 所以,秦国外使此话一出,四国使团纷纷伸出大拇指。 相反,齐国朝臣就不干了,干嘛呀,条软柿子捏吗。 自家陛下什么德行,自己还没个比数? 让他们的陛下做对子,还不如让他们陛下去吃屎来的简单。 “哈哈哈!我们陛下少年英主,此乃天下共闻。 可诸位让我们陛下意文武会为题作对子,岂不是强人所难。” 孔老太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是啊,是啊! 文争武斗乃集天下文武英雄的盛会,本就是文臣武将之争。 而我家圣上虽然年少博学广知,却更重处理政务,更不会参加此会,为此会楹联万万不妥。” 太尉李承墨第二个开口,补上了孔太师的语言漏洞。 一众大臣纷纷出言阻止。 齐国朝臣比任何人都清楚,让李继嗣做对儿,比试还没开始就输了。 李璎珞坐在后面,始终不发一言。 实则,她用旁观者的眼光,将整个朝堂和国外使团,看了个通透。 孔太师和魏丞相属于纵览全局的角色,李承墨和秦怀玉属于补袜子的主,李旭为冲锋陷阵不二人选,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保徐正道,妥妥是个敲闷棍的行家。 而四国所谓的联盟则是各怀鬼胎,请过巴不得其他四国乱战,好坐收渔翁之利。 而韩国则是被裹挟,主要的始作俑者,其实是卫国和赵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