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破军看着远处,此地已远离了西域干旱,呼吸之时,已经有湿润之气:“距离江南已不算是很远,虽然说我们沿途拿下的城池对于整个陈国来说,不算是伤筋动骨。” “但是把这一条水路拿在手里,却足以算是抽筋了。” 晏代清道:“距离此间,还有一关。” “是整个大江在中原最汹涌湍急的一端,那里也有一座大城,是原本陈国为了防备西南之人而建造的要塞级别城池,有诸多渡口,也有船只舰队。” “那里有陈国的水战名将在,也是这一行最后的拦路关。” “只要跨越,就可以顺着大势,直抵江南之前。” “沿途所经过的,再也没有足以阻拦大军的城池。” 陈国地域亦是辽阔,占据自水路往东方向的辽阔疆域,而天策府只占据了水路往西而行的疆域,也就是说,主体是西南一带。 而这一部分,原本就是二十年前太平公和神武王新拿下的。 陈国的疆域,正在以一种勉强算是努力抵抗,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姿态,被安西都护府气势如虹地硬生生打回太平公出世之前的那个阶段。 而亲手完成这一步的,则正是太平公之子。 对于这个。 破军只是冷笑一声活该。 傻逼陈皇。 现世报! 晏代清有些担忧:“不过,镇守那里的,正是陈国原本的水战名将,也是怒鳞龙王寇于烈老先生之前的上司,当年寇于烈正是因为和上司的矛盾,以及见到了水师之中的诸多肮脏勾当,这才一怒之下,反了陈去。” “他对于此事,仍旧还是耿耿于怀,杀意极浓。” “然毕竟军队大势,一旦情绪暴怒,便是容易中计,没有了中正平和之心,便容易大吃败仗。” 破军和晏代清谈论这最后的一关,都有些担忧。 不过元执随前锋军而去,他们倒是也能够安下些心来。 而这主干道之外,更有西南联军在辅助怒鳞龙王。 他们也算是有些底气。 晏代清离去,继续负责后勤安排,破军则还需要统筹各部。 先是确定了根据水路周围城池准备城防。 放弃一部分城池,只占据水路周围关键城池渡口,以避免战线太长,不得不和陈国多方面多层次开战对峙,被陈国死死拖死的可能。 又要写信安抚越千峰。 因为担心北方的突厥草原趁着中原己方势力大战,顺势挥戈南下,越千峰被留在西域,还真的和突厥大汗王打了一仗,越千峰被打的惨烈。 可是因为有石达林在,所以这段时间已经缓过劲儿来。 知道这边遇到难处,一个劲儿要过来帮忙。 信上颇为不爽快。 乃道:‘不能每次要扛鼎的时候,要我老越去打那帮天下前五的神将,这有战功要打的时候,却要老越我在这后方休养,只可以眼睁睁看着那些个后辈,掠夺战功!’ ‘岂能如此!’ ‘岂能如此啊!’“老子不服!” “军师速速一封调令,让我上战场。” 破军先生回信,提及道:“越神将稍安勿躁,非为不让越神将来此,只是我等在前方攻城,后方难免空虚,突厥大汗王,天下神将第二,威势极强,且野心勃勃。” “若是我等倾巢而出,这大可汗趁机再来,把我西域攻下,那我等连本营都没了,岂不惨烈” “越千峰将军,镇守后方,以保前线战士之军心。” “此战结束,我当为越神将请功!” “请头功!” 破军叹了口气,道:“这样应该可以了。” 这帮神将有的时候,当真麻烦。 破军需要协调各方,以保证战略完全推进,还需要调和西域派将军,中原将军,麒麟军本军战将太平公旧部之间的关系,保证各方的融洽,以及分化各方,以免出现派系。 他也是事情许多。 若不是有文鹤,晏代清等人为他分忧。 破军觉得自己搞不好要累得早早就闭眼了。 麒麟军只在江南的时候,人不多,诸事处理起来,还算得上是得心应手,当有西域安西城的时候,也还算是简单,此刻李观一的势力只是还没有彻底相联,只论其级别,分明已是一国。 破军先生揉了揉眉心,有人来寻,本来不打算见的,可是那人正是李昭文,于是破军先生也只好叹了口气,强打精神见面,李昭文在这攻陈之战当中,表现极强,战功彪炳。 破军笑道: “原来是李将军,不知道此番来寻我,却有何事” 本来以为是如同往常那样,前来献计献策,可是李昭文开口说出的话,却让破军微有惊愕。 “在下要请辞了。” 破军一下精神起来,疑惑不已,道:“时值大事,波涛汹涌,此刻李公子请辞,却又为何” 李昭文道:“正是为了天下大势。” 她微笑道:“前方只剩下最后一关,破此大峡,则江南可望,安西都护府之中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听闻陈文冕已回来了,那么,在下在与不在,在这里的影响不大。” “可是有一个地方,有没有我,却是天壤之别了。” 破军讶异,旋即意识到了什么,低声道: “西意城,国公府。” 李昭文道:“若是我等的大计可成,那么应国必被冲击极大,当今陛下年老,又遭遇了狼王之事,纵然是豪情盖天,却也不能违逆这生老病死。” “陛下若归天,朝堂当有大乱,彼时诸位占据天下三分,应国对于西意城的掌控,恐怕还会减弱,我担心我父会在彼时做出不对的选择。” 西意城,是应国伸向西域的势力跳板。 但是如果西意城落在安西都护府中。 就代表着,西意城将会成为安西都护府对应国的踏板了。 就算是不倒向安西都护府,只是处于中立,都相当于是将应国对西域的势力直接斩断了。 破军看着李昭文,道: “没有想到,李将军竟有此心。” 李昭文道:“我家本来就不容于大应,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我们是大应国的忠臣良将,但是一旦大应一统,亦或者陛下归天,我家恐怕就要在这天下摇摇欲坠了。” “太子若是继位,尚且还有几分回旋余地,若是二殿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