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冬季葱岭没法翻,大雪雪灾深达两米,当然没发送信,一直等到现在,刘彻才知道大宛已经没了。 按道理,大宛国王被抓住送到了长安,刘彻应该开开心心的接见李广,然后斥责大宛国王,然后安排消化大宛国的。 但是,听完过程后,刘彻脸都绿了! 当初建立天竺公司还有匈奴公司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人不能直接接触军队,不能赞助军队。 而是商人集中钱给朝廷,朝廷拿上钱,以公司的名义,发战争奖励给军人,而军人是因为帮匈奴公司这样的公司,拿到了经营权才有了奖励。 并且是公司用钱买朝廷的地区商业经营权。 然后,朝廷给军队发奖励。 这个流程,已经隔开了三次了,所以,将士不会和任何商人扯上关系。 而现在呢?李广翻了个巨大的错误。 李广为了赶时间,居然借用了商人们的护卫队。 商人们在组织武装和天竺开战,刘彻知道。 但是这种小打小闹是不可能威胁到天竺的,说白了就是商人们在天竺边境和他们摩擦,做戏给鬼神看。 结果,因为冲突发生,商人们为了自保,给高奖励让他们组织的武装聚合成大军。 就算如此,他们其实也干不了什么。 但,正牌军队出身的李广,带着这样一群人,杀伤力就出来了。 直接给大宛灭了。 按道理,这是立功,应该奖励。 但是万万不能。 这开了商人组建军队的先河,按道理应该抓起来杀头的! 还有,如果嘉奖,岂不是鼓励这种行为? 有一就有二,以后商人就可以跟贵族一样起兵造反,只要事成了之后,一句仿先贤灭大宛,就盖过去了。 这怎么行? 刘彻现在恨不得把李广推出去砍了。 霍海也没想到,自己是来商讨对卫满朝鲜发动决战的,结果却赶上这么一档子事情。 李广看情况不对之后,才从得到嘉奖,成为万户侯的喜悦中回过神来,逐渐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其实,李广的前队,不追求那么快拿下大宛,而是减缓一点,慢个几天,未必需要商队的人。 但李广就是为了赶那个快,犯下了这个错误。 并不是灭人国,就一定是立功。 就跟大唐时期的王玄策灭天竺,是一个道理。 这是犯错了,不是什么大功。 刘彻一边砸宫殿里的东西,一边训斥李广,然后把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告知李广。 李广甚至只能跪下磕头:“臣糊涂!臣……立功心切,昏了头。” 刘彻叉着腰,气不打一处来,转了几个圈,在转头看向霍海:“大司农,你说这事儿怎么解决?” 李广也转头看向了霍海,他寄希望于霍海能够解决自己的困境。 以霍海的聪明,稍微一想,肯定能想到办法。 然而,霍海:“臣是来商讨卫满朝鲜的事情的,臣思绪都被卫满朝鲜占据着,刚刚没有思考什么,现在也对这件事没有看法。” 霍海说话之后,李广愕然。 李广记得,霍海不是这样的人,霍海绝不是因为李家奋起抓住了军权,和卫霍家族对抗,才不出言帮忙的,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人啊! 他怎么……变了? 事实上,霍海就不该在这儿。 霍海不听到李广和刘彻之间的谈话,才是最佳解。 原因很简单,为什么李广在西域经营那么久,刘彻还留他在那边? 就是为了让李广去立功。 只有李广立了功,加上他两朝元老的身份和年龄摆在这儿,才能和卫霍稍微对抗一下。 现在霍海如果去帮李广,那是什么?那是结党营私,岂不是整个大汉所有拥有军权的人,居然互相勾连,官官相护? 如果霍海不帮李广,那是什么?那是霍海打压李家势力,让军方代表中卫霍代表的势力浓度变得更强。 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 本来霍海如果不在这儿,不知道刘彻训斥李广,是最好的选择,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那都是李广和刘彻君臣琴瑟,暂时委屈委屈罢了。 但,当面听到了事情之后,刘彻又不可能不骂。 给霍海架这儿了。 刘彻最终做出了决断:“两个选项。” “第一,朕给你这个灭国大将该有的荣誉,但是一点荣誉不能给商人们,你还要去抓,抓商人领头人和护卫队的领头人,抓起来说他们犯了法,杀头。” “事后,朕会下旨斥你,给你抓的更多的商人平反,但下令从此以后商人不得组建任何形式的超过二百人的武装。” 李广低头。 这不是卸磨杀驴么?只是,是自己卸磨杀驴。 刘彻:“刚刚那种办法,能保给你的奖励,最多就是你从此以后退下去了,子孙后代也不要做官了。” 李广头更低了。 这个万万不能选。 当初李广就很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带领家族发展起来,这一条选了,那不是白干了? 光有名头有什么用?等自己死了,刘彻不随便找个理由,就把爵位收回去了? 刘彻:“第二,你把这个事情全部扛了,朕直接削掉你的爵位,但许你戴罪立功,带兵继续往北,追击小王子余部。” 李广根本想都没想,就要选第二条。 大夏都被小王子打烂了,自己往北去打,多简单? 这不等于没难度吗? 没难度?世上怎么会有没难度的事情。 刘彻:“我只给你三千人,没有火枪队。” 李广愕然抬头。 这是什么意思? 就算大夏被打烂了,那也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啊,三千人?就算打下来两个城,分了人守卫后,就分不出第三支部队去攻打第三座城市了,这怎么打? 陛下不如罚我成为大头兵,从头升级一遍好了! 其实,这就是让李广去当靶子,立在大夏那边,迷惑安息。 让大月氏大夏那边也搞不清楚状况,不知道大汉要干什么。 原因也简单,大汉没有理由攻打大月氏。 但可以以追缴匈奴为理由,继续攻打匈奴大夏这一半领土。 这么点人在这儿,大月氏忍得住长期不南下? 忍得住不拿回几年前属于他们的领土? 忍不住就动兵,动兵李广的人就得死,死了大汉就有理由把大夏给灭了。 这都是卫青他们跟刘彻在开战之前就做好的腹案。 不只是如此,到时候,大汉的商人还要去大月氏大夏做生意,还要让谷梁学儒生们疯狂去传播谷梁学。 那边目前没有宗教,也没有自己的学说,谷梁学的儒生们一定要抓住时间让他们信仰上普天之下皆为汉土,甚至抬升到以汉皇为神灵这样的程度。 不只是大夏,在大宛也是这一套。 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人,都要学这一套。 除了这些地方的人不能学汉语不能用简体字之外,谷梁学的儒生会教他们一切,甚至教他们他们自己的文字。 文字本来是贵族有钱人才能学得,现在教给他们还有各种赚钱技能,不怕他们不学。 学的过程中,大量灌输谷梁学阶级观念等级观念忠君观念。 时间久了,大月氏大夏要么崩溃,要么衍生出一套自己的教派。 为什么要干这个? 是为了日后打埃及和罗马做准备。 到时候还是这一套,但难度可就不同了。 如果现在不练手,以后怎么玩儿得转? 不久后,谷梁学的儒生们穿上了青衣、白袍、红衣,朝着使命出发了。 他们实际上已经学了好几年了,就等着一展能力。 之前只是在大宛小试了一下,现在要大规模出动了。 霸上宫,李广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后者。 拿到圣旨后,李广就离开了皇宫。 很快,李广出现在李蔡的家里。 李蔡现在已经是议会的议长了,不在是丞相。 李广提起这件事情,感叹:“为什么霍海会变成这样?以前他是个很好的人。” 李蔡:“霍海跟你很熟吗?” 李广愕然。 李蔡:“当初棉花截杀的事情,以霍海的性格,没有报复,完全是为大局,后来帮你渡过难关,也是为了大局,如今不帮你,还是为了大局。” 李广:“大局变得就这么快?” 李蔡:“他为的是自己的大局。” 李蔡把现在霍海的情况,警察体系的建立,还有霍海和刘彻半公开摆在台面上的提防都讲了一遍。 李广这才明白过来:“如果他帮我,我死得更快,而且他自己也要再度被不信任。” 现在的情况是,刘彻试探过霍海,并且留了一手,同时却还是信任着霍海。 而霍海也信任着刘彻,但是留了一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