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用《成语大全》上的成语形容,就是目光短浅。” 在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在场的人,无不是这六年来长安城的风云人物。 随便一个出去,一旦路面,都是人群趋之若鹜的对象。 都是百人簇拥,风光无限的人物。 如果是换一个人说他们目光短浅,鼠目寸光,他们一定会翻脸。 但是说这个话的是武侯,是他们的领头人。 所有人都看向了身旁的人。 大家脸上的荣光顷刻间被打散。 所有人都想看看对方是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 但大家都在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手足无措。 是的,大家好像的确就是目光短浅的人,似乎没有人有信心认为自己考虑的很长远。 霍海继续:“大汉就像是一片田地,现在大家在讨论种植什么。” “因为一年两年过去了,收益不错,所以你们把目光都盯紧了收益不错的项目,并且把它都玩儿出花来了。”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像你们拿到了世上最肥沃的土地,然后在上面种满了韭菜。” “不是韭菜不好,问题是,肥沃的土地,更适合种植稻米、小麦,而不是一个月速成的蔬菜。” “如果考虑的长远一点,一田稻米,十年后二十年后还是产出那么多,但今年种下的核桃树,二十年后将会有十几米高,能产出五背篓核桃。” 此话一出,现场的人似乎都明白了什么。 霍海:“现如今,你们中很多人无论是自己做生意,还是考虑国家大事,都是这样。在六年前,李广就在陇西种下了一片核桃,六年过去,市面上的核桃是什么价格?就算再过六年,市场上核桃价格依旧很高,而十二年的核桃树产的比六年的核桃树多得多。” “现在的人如果看中了核桃的价值,要追上李家,需要二十年的经营。” “你们懂我的意思了吗?” “你们只看着一年的收益,看不到五年的,十年,二十年,更是看不到,而一百年的没人能看到,三百年的,更没人能想到。” “这是你们第一个问题,也是你们最小的问题。” 最小的问题? 所有人面面相觑。 霍海:“让我算一笔账,告诉你们你们现在干的事情收益有多低。” “就那黄吉上议员作为例子,他的策略是用公共开支建立更完善的自来水系统,让长安的水能够容纳接下来到的工人,预计在接下来五到十年内让长安的外来人口增加到四百万,在加上进三百万未成年人。” “届时,长安就拥有了七百万人的市场,四百万人有劳动力,也就是每人三千一个月,一年三万六,一千四百四亿的市场。” “加上他们创造的收益,长安的各种老板富人,朝廷包括陛下这儿的收入至少超过八千四百亿。” “这个市场比现在扩充了百分之二十五,对吧?” 黄吉点头。 霍海:“你觉得很高吗?” 黄吉点头。 霍海:“我问你,一个拥有成熟的新学思想和一种技能的工人收入是多少?一个账目人员一个认字的掌柜,一个月收入是多少?” 黄吉愣了一下开口:“都差不多,一个月一万二左右。” 霍海:“好,如果五年后,长安四百万月薪三千的人,都变成了这种读过书的月薪一万二的人,那么市场是多大?” 黄吉冷不丁的被问这个,开始计算,却呆住了。 以三百万人不变计算,如果月薪都是一万二,那一年是十四万四千,三百万人就是,四千三百二十亿! 而他们能创造出的总价值如果保持八倍自己收入这个数额,那就是三万四千亿! 这可真不敢算啊,这一算,简直了。 很高吗? 事实上,霍海很早之前就想过,大钱作为大汉货币单位只是暂时举动。 为了规避通货膨胀慢慢释放的坏影响,大汉在发展成熟时,必须有一次自主的币值改革。 其实不需要怎么改。 就一点,一大汉币等于一贯(一千大钱)。 等大汉人均收入抵达三百大汉币的时候,应该已经把发展初期的通胀吃干抹净,全变成益处了。 而那实际上,就等于是现在的薪水的一百倍! 就算现在的一切都不变,只要叠加上这个数值,大汉官方的收益都要增加百倍。 这实际上只是经济手段对于市场规模的信心的扩大而已。 所以,大家年入从工人级别,全面跨越到读书人级别,是必然的事情。 霍海:“算明白了吗?” “科教文卫,才是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资。” “你们现在才变成有钱人,还没有意识到,钱还会存在很多年,你们的钱还会存在很多年。” “一百年甚至三百年后,如果你开创的公司还存在,那时候的人是如何的敬仰你?” “三百年后,你的子孙依旧牢牢地把握着这个行业的未来,那才叫做成功。” “你们的钱,太新了,所以你们还不敢把钱垫在脚下,提高自己的眼界。” 所有人都明白了霍海要说什么。 基础建设固然重要,但是,科教文卫才应该是第一步讨论的。 先把这四个地方的投够了,才能开始投入其他建设。 但,武侯刚刚也说了,目光短浅,是在场的人最小的问题! 这个目光短浅的问题,已经让所有人都抬不起头了。 怎么还是大家最小的问题? 难道大家还有更严重的问题? 霍海:“第二个问题,比目光短浅还严重,你们的视野太窄了!” 视野窄? 大家面面相觑。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霍海:“你们认为,只有长安这片土地可以种植核桃?难道陇西的核桃就不是长安核桃的价格了?有没有试过鲁国适不适合长核桃?万一蜀郡核桃长得比长安的核桃更好怎么办?” 所有人都懵逼了。 不少反应快的已经明白了。 武侯对我们很失望啊。 刚刚大家谈论了很多东西,长安的自来水,下水,公路系统,运河系统,对于即将到来的新人口的房屋建设的支持。 讨论了无数的东西,但却只讨论了一个东西。 那就是长安。 离开长安,大家都不会说话了。 所有人都只敢经营长安这个基本盘,不敢往外投资。 就好像大家用自己的钱做生意时,不敢去其他地方投资,只敢在长安和别人搏斗一样,当了议员,大家依旧只敢在长安搏斗。 但是,那些大贵族,特别是各种运输公司,各种铁路,都是去其他地方赚钱,吃的盆满钵满。 所以,实际上这归属于议院支配的两百亿,实际上绝大部分应该投入到帝国的其他地方才对。 也对,长安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为什么还需要公共投入去支持? 就像自来水厂的总经理说的一样,提高水价,长安人自己稍微多出点,就能支持自来水系统的升级了。 那为什么不把钱拿去提高帝国的其他地方,出产更多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市场,反而要留在长安? 霍海:“商人很多时候很容易被眼前利益蒙蔽双眼,导致自己的生意做不大。在做国家决策的时候也一样。” “如果没办法看得更远,看的更广,那么待在议员这个位置上,并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羞辱。” “大汉需要议院,不是长安需要议院。” “朝会在讨论大汉的事情,而我们议院只是在讨论一城一池。”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小商贩,那不用一城,讨论一条街都多了,讨论一间铺面就行。但你们是被选出来,代表天下商人富豪的,你们没有展现你们应该有的能力。” 霍海的话已经说的很重了,但是不得不重一点。 霍海希望这个话,永远被记录在议院历史上,成为后世每一个议员加入后都需要学习的科目。 因为商人的目光短浅,议院的短视者一定会越来越多,敝帚自珍,小丑将会占据这个舞台。 到时候,议会只会剩下鸡零狗碎。 虽然宏观叙事假大空,但假如没有了宏观计划,那何谈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 所有人都在羞愧之中,霍海说出了第三个问题:“你们目光短浅,你们眼界窄,同时你们看问题还不够仔细。” “这才是你们最大的问题。” 大家都懵逼了。 看的不够远,就算了。 看的不够宽,也是。 我们难不成看的不够远的同时看的不够广的同时,连眼前的一切都没有看清楚? 那我们何等的失败? 武侯在外三年,议院举行了三年多的议会,合着大家都在过家家?大家都在搞笑? 如果朝堂上的公卿也是这么看的,那大家这么久以来,岂不是如同跳梁小丑一样,在一个自以为表现自己优越的舞台上,耍猴戏? 霍海:“你,对,就是你。” 霍海随便点了一个不认识的商人。 这名商人起身,看向霍海,其他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霍海:“我问你,长安的发展,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的长安和一百年前三百年前的咸阳有什么区别。” 这商人:“秦国那么多年,咸阳几乎没有区别,一直到六年前,大汉的长安也和八十年前没多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时间变久了墙变老了,斑驳了而已。” 霍海点头。 这商人思索:“一切发展的开始应该是同关煤矿的煤炭运入长安,从那一天开始,长安每一条街道上货物络绎不绝,钱越来越多,机会越来越多,人口翻了将近十倍,读书人数量更是翻了几十倍。” “有了这些基础,各种科技蓬勃的发展,出现,各种产业迅速走向了工厂化,各种物品变成了标准化商品,开始被售卖。” “一切都是从同关煤矿开始的。” 第(2/3)页